自美国发动贸易战以来,为了围堵中国崛起,掀起一波又一波的“脱钩断链”行动。明面上,美国是为了摆脱和减少对中国经济的依赖,公开的理由是为了“国家安全”,为了抵制“中国威胁”,本质上,就是无论如何,都不能让中国经济强大起来,千方百计将中国经济阻止在中低端制造业领域,而且顺着美国主导下的“基于规则的世界秩序”方向向前,不能自主“胡来”。

    显然,中国是不可能接受美国的这种“规则”安排,也不会美国创造的各种“长臂管辖”。为了民族复兴和中华崛起,继续走着自己的路,让美国自己去折腾吧。我们也不说什么“走自己的路,让对方无路可走”。但中国为了走好自己的路,一方面,必须不顾美国的反对,在全国构建自己的各种“道路”体系,包括“一带一路”以内的流通之路,并设法将这些路畅通循环起来,打通“双循环”;另一方面,还得想办法让走在这些“道路”上的商品、资本等安全稳定运行,也就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与风险可控。


    事实证明,美国这些年的“脱钩断裂”行动给中国创造了一个“绝佳”的构建自主可控的全球供应链体系的好机会。如果不是美国这么给力,一方面,我们不会那么主动地变压力为动力,不会那么快就考虑构建由中国自己主导的全球供应链体系。一方面,美国为我们指明了构建全球供应链体系的目标和方向,让我们知道该如何干,既有针对性,又有安全性。毕竟,中国的对外贸易和经济扩张,是建立在和平和合作共赢策略基础上,不是靠战争、武力和各种霸权下实现的,因此,如果没有美国给我们出一些“考试题”,没有明确相应的“对标”对象,有时还不知道如何操作。

    现在,在美国的“手把手”教导下,我们知道如何构建自主可控的全球供应链的方法了,也助力我们如何推动“供应链出海”了。比如,美国为了减少对中国的经济依赖,甚至将自己的产业链转移到了墨西哥。然而,结果却发现自己仍然无法完全摆脱对中国的依赖。因为中国在美国“前脚”刚把一些制造业转移到墨西哥、越南等国家,中国“后脚”就将工厂及供应链延伸到这些国家了。可能还是这些厂商、同类的产品,只不过,换了一个国家生产,但背后还是中国企业以及中国供应链。

    这就让美国十分为难了。近年来,美国一直在尝试压制中国的经济发展,对中国的商品征收高额关税,限制中国的科技企业进入美国市场,甚至威胁要与中国脱钩。美国的目标是削弱中国的竞争力,让中国失去最大的贸易伙伴。但实际上,美国发现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。根据2023年的贸易数据,虽然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同比下降了20%,但中国的总出口却增长了10%。这表明中国已经成功地开拓了其他的国际市场,减少了对美国的依赖。最为关键的是,美国的进口并没有减少,反而增加了5%。美国的本土产能却无法满足,不得不从其他国家进口更多的商品,以填补自己的供应缺口。


    那么,美国的进口商品主要来自哪些国家呢?答案是墨西哥。在2023年,墨西哥超过中国,成为了美国的最大进口国。这是因为自2018年以来,美国一直在积极推动墨西哥接手其工业产能,特别是汽车、电子和机械等制造业。美国认为,墨西哥有地理优势,与美国接壤,运输成本低,而且墨西哥的劳动力成本也比中国低。美国希望通过这种方式,减少对中国的进口,实现与中国脱钩,同时提高自己的贸易顺差。可是,美国没想到的是,墨西哥的许多工厂其实是中国企业在墨西哥投资建设的,或者是墨西哥的企业从中国采购了大量的零部件和原材料。这些工厂只是在墨西哥进行了简单的组装或加工,然后再出口到美国。这样一来,美国实际上还是在购买中国制造的商品,只不过换了一个标签而已。

    其实,这不难理解。因为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、完善的基础设施、完善的产业体系等,这些都是墨西哥难以比拟的。中国在很多领域,如电子、机械、化工、纺织等,都有着深厚的产业链和技术积累,而墨西哥则主要依赖于美国的零部件和原材料,缺乏自主的发展动力。完全与中国脱钩对于美国企业来说,这是不现实的。因为,对于墨西哥企业从中国进口配件和半成品,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而对于越南制造业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,更是无可奈何。

    那么,为了实现与墨西哥产业链的对接,中国是不是就需要布局通向墨西哥的供应链体系?如果不是美国这么逼一下,中国可能不知何年何月才做这件事么?同理,中国在南美洲、欧洲的供应链体系,不也是在这样的压力下,才逐步拓展和布局的。


    还有一个例子,就是中国在俄罗斯的供应链体系正在快速成长,这也是托美国打压的福。根据新华社报道,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的高增速,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俄罗斯市场的增量。2023年,有近80万辆的出口量来自俄罗斯市场。

    在过去很长时间,俄罗斯汽车市场可以说是日系车,韩系车,德系车的天下,只有俄系车拉达苦苦支撑俄罗斯本土的汽车消费市场。但是在2022年局部地缘冲突之后,美国联合北约国家制裁俄罗斯,限制俄罗斯的能源出口贸易,而欧美日韩的汽车品牌也都纷纷退出俄罗斯市场。俄罗斯汽车行业迎来了灭顶之灾:供应链断裂、工厂停产,2022年5月新车销量同比暴跌83.5%。当年5月,法国雷诺集团“提桶跑路”,日产也是1欧元大甩卖,把所有股权甩给莫斯科政府。这么千载难逢的机会,市场空出来之后,中国品牌正好可以迅速填补。于是,中国比亚迪、长城哈弗、奇瑞、吉利等中国品牌大受追捧,市占率从9.6%飙升到33.4%,创历史新高。

    既然中国车企,都纷纷奔赴俄罗斯了,那么,中国的汽车零配件是不是也要大规模地运向俄罗斯?中国的物流与供应链企业是不是就要加大在俄罗斯的布局?事实上,确实如此。在俄乌冲突之前,俄罗斯汽车工业70%的汽车零部件都依赖欧美进口。而在2022年俄乌之争打响后,欧美相关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比如博世等,也对俄罗斯汽车零部件断供,并且把汽车生产线也搬离了俄罗斯,导致俄罗斯汽车芯片等零部件短缺,俄罗斯汽车工业陷入麻烦——大量主机厂缺少零部件,无法正常生产。于是俄罗斯汽车市场在空前的制裁封锁后,遇到了成熟的中国汽车供应链,恰恰填补了俄罗斯的市场空缺。中国企业也因此在俄罗斯市场上“站稳脚跟”。


    总之,中国构建的自主可控的全球供应链体系,正加速在全球布局。中国企业“出海”建造各种物流中转中心、海外仓、物流基地、供应链基地等纷纷投产。可以说,这是中国经济全球化最关键最重要的一次考验。对此,在一定意义上,我们真要感谢美国的“帮忙和教导”!!

(王先庆,广东白云学院应用经济学院院长、现代产业研究院院长,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会长)

点赞(0)

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

暂无评论

微信咨询

微信咨询

我要投稿

立即
投稿

我要分享

我要评论

发表
评论
返回
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