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6月,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、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指出,要着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、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,聚焦国家战略目标,集中资源、形成合力,突破关系国计民生和经济命脉的重大关键科技问题。可见,创新是全环节覆盖的,包括产业链、创新链、资金链。


  产业链。2015年3月,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两会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,必须破除体制机制障碍,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,消除科技创新中的“孤岛现象”,使创新成果更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。的确,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是我国创新能力不强的重要原因之一。研究报告显示,目前全国5100家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,每年完成科研成果3万项,但其中能转化并批量生产的仅20%左右,形成产业规模的则仅有5%,而发达国家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可以高达70%到80% 。创新必须是为了推动产业发展而创新,必须有益于社会,如果只是作为研究成果而束之高阁,没有任何实际意义。而要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,就要加强政产学研相结合,尤其是让企业成为创新主体,其他部门要为企业创新提供各种完善的服务。


  创新链。2015年5月,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调研时指出,“现在的创新并不一定是个别领域的单军深入和单点突破,形成创新链条也非常有价值”,要“促进创新链、产业链、市场需求有机衔接,争当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军”。创新链包括基础研究、技术开发、中间试验、企业孵化(商品化)、规模化生产等环节 。从目前情况来看,中国在基础研究领域还比较薄弱。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研究报告显示,中国基础研究重要成果产出能力仍有较大的进步空间,如生命科学领域多数学科的世界份额只有2%左右,而同期美国这些学科的世界份额约在50%,学术影响力发展相对滞后,学术成果较少受到科技强国的关注 。根据木桶理论,如果创新各环节存在非常明显的短板,将极大地拉低整体的创新水平。因此,补齐基础研究短板势在必行,要充分调动企业、大学、科研机构的力量,分工合作、优势互补。


  资金链。对产业链、创新链的重视程度,最直接的反映是在资金链上,反映在创新资金的分配上。从总体情况来看,中国的研发资金规模庞大。2015年11月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《2015年科学报告:面向2030》,目前美国用于研发的投资占全球28%,中国紧随其后(20%),超越欧盟(19%)和日本(10%),占世界人口67%的其他地区仅占全球研发投资的23%。但是,中国研发资金的分配并不合理:一是基础研究占比低,基础研究经费占研发经费的比例一直处于5%左右;二是企业占比低,国家的基础研究经费大多投向了高校,企业很难有机会获得支持。因此,面向“十三五”,调整和优化资金链是提高我国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举措。


点赞(0)

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

暂无评论

微信咨询

微信咨询

我要投稿

立即
投稿

我要分享

我要评论

发表
评论
返回
顶部